烈日淬精诚 一线书担当——综合物探所野外项目组战高温纪实
七月骄阳似火,大地蒸腾。在祖国南粤的深夜里、在赣鄱大地的荒山中、在黄海的波涛之上、在苏皖地区的山林中、在江淮平原的骄阳下,一群地质勘探人正以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诠释担当。他们是综合物探所的尖兵,在“烤”验中践行初心,在酷暑里谱写奉献之歌。
星夜兼程 雷州核电路上书写物探担当
广东雷州,核电建设的前沿阵地。为了避开白天的干扰因素,雷州核电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组的同事们只有采取“昼伏夜出”的非常规作息。当城市沉入梦乡,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寂静的夜色中最执着的节奏。
夜色如墨,几位身着反光背心的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布设地震测站,汗水浸湿的鬓角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他们动作沉稳利落,确保每一个智能地震传感器都精准就位。庞大的震源车在测线上缓缓行进,发出低沉而规律的震动声。车灯映照着操作人员专注的脸庞和布满仪器屏幕的控制室。生物钟的颠倒像无形的枷锁,连续数周的 “黑夜劳作” 让不少人眼眶泛着青黑。长夜孤寂,他们在夜色中用脚步和仪器编织着守护能源安全的无形网络。
荒山“烤”验 江南推覆带里激扬电法乐章
江西上饶,江南推覆构造带广域电磁法项目组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作业环境——烈日当空,无遮无拦,体感温度远超40度,闷热如同巨大蒸笼。在这里,每一次探测,都是踩着碎石,顶着烈阳“抢”出来的。
荒山中,技术人员正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工服后背早已湿透紧贴皮肤,他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忘记了酷热。他们坚守在一起旁,刺眼的阳光直射下来,眯着眼连汗水流进眼角也顾不上擦拭,水与眼角的刺痛混在一起,视线模糊了就用力眨眨眼,只为时时关注高质量的数据质量。技术骨干小李抹了把汗,指着远处,声音带着被烈日炙烤后的沙哑“看,那片测区,都是这样一步步探出来的。”
踏浪追风 海疆深处探寻绿色动能
江苏沿海,四个风电场址勘查区域沿海布设。海上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组的同事们远离陆地,在摇晃的勘探船上与高温和风浪展开拉锯战。狭小的船舱内热浪滚滚,甲板上烈日炙烤,加上不时袭来的风浪颠簸,都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狭小的船舱内,仪器屏幕闪烁着密集的数据流。项目负责人紧盯着微机屏幕,神情专注,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船体在风浪中摇晃,他努力稳住身体,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高质量。在换测线时,甲板上几名作业员穿着救生衣,顶着烈日和海风合力将长长的海上数据接收电缆布放入水。动作协调,配合默契,每一次精准投放都关乎后续数据的可靠性。海上天气不好时晕船是家常便饭,但能为国家海上风电布局提供关键地质依据,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搏击风浪的身影,是在蔚蓝国土探寻清洁能源的最坚定宣言。
山林寻宝 溧水密林中汗水浇灌找矿希望
南京,多金属矿扩频激电项目组深入山林腹地。茂密的植被、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坡坎,阻挡不住他们找矿的脚步。高温下负重登山,汗水瞬间湿透衣背,蚊虫蛇蚁更是防不胜防。
茂密的树林中,光线斑驳。作业人员背着沉重的线缆、仪器,在几乎无处下脚的灌木丛中艰难穿行,他们必须一手抓着树干,一手护着仪器,每一步都要试探着踩稳,稍有不慎就可能滑下坡去。预先测设好的点位往往在密林深处,蚊虫像 “轰炸机” 一样围着人转;手臂被带刺的灌木划出一道道血痕,汗水浸透后,刺痒和刺痛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抓挠,却腾不出手。他们的足迹,为深埋地下的矿藏点亮了希望的坐标,每一步都浸透着与自然阻力的顽强对抗。
精耕细作 江淮平原电法解开地层密码
烈日高悬,暑气蒸腾,长三角地区的玉米地里,一群物探人正与高温较量,坚守在探测地层结构的岗位上。
7 月的午后,地表温度直逼 40℃,玉米叶在热浪中蔫垂,却挡不住物探队员穿梭的身影。他们背负着成捆红色电缆,深入比人还高的玉米地。玉米地里密不透风,闷热的空气像湿棉被一样裹在身上,呼吸都带着困难,有人因为缺氧脸色发白,扶着电缆蹲在地上缓口气,立刻又站起来继续前行。这是长三角第四纪地层结构高密度电法工作现场,闷热潮湿的环境里,仪器设备成了 “贴身伴侣”,队员们笑称自己是 “移动的蒸笼”,却从未停下探寻地下奥秘的脚步。更让人难受的是玉米花粉——细小的粉末沾满皮肤和口鼻,不少人出现了过敏反应,打喷嚏、流鼻涕、皮肤发痒,却只能忍着抓挠的冲动继续操作。有着采集最准确物探数据的坚定信念,似乎没有什么身体的不适是不能忍受的。
南粤星夜,赣鄱荒山,黄海波涛,苏皖山林,江淮沃野……这跨越千里的勘探足迹,是综合物探所一线员工们用脚步勘探、用汗水浇灌的奉献诗篇。烈日灼不化他们的信念,汗水冲不垮他们的担当,艰苦的环境阻挡不了他们服务地质工作的坚定步伐。他们以大地为卷,仪器为笔,数据为墨,在酷暑的“烤”验中一笔一画地书写着对地质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炽热情怀。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为核电、风电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精准地质支撑,筑牢工程安全生命线;在能源资源保障中,突破深部找矿关键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核心资源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安全等提供科学依据,守护绿水青山。正是这种坚守铸就了地质人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实根基,为保障“五个方面安全”扛起地勘担当。
(综合物探所 任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