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在两同建新功,地质调查做先锋

发布者: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9 10:53:33

为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地调分院的多个党员先锋队在野外一线冒着高温,无惧烈日“烤”验,抢时间、保质量,为战略找矿突破和基础地质调查贡献青春和汗水。

精心组织,积极作为

八月中旬,随着南京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地调分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建项目骨干党员先锋队,奔赴湖北大别山山区、连云港云台山、东海桃林、盐城黄海湿地一线,开展“脉石英成矿区带资源调查”、“连云港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地质调查”、“东海萤石(重晶石)调查”、“盐城城市地质调查”等项目野外工作,让党员先锋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田间山头。

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为在战略性资源领域谋求新作为,分院承担了地调局“重要脉石英成矿区带资源调查及样品采集”项目,工作区位于秦岭-大别脉石英成矿带,横跨安徽、河南、湖北三个省,调查路线上千公里。

大别山地区山脉连绵,车辆通行困难,而规模较大的石英脉多产于山脊及丛林深处,项目组冒着高温徒步翻山越岭追踪石英脉。由于工期短、任务重,还要运用地调局最新的数字填图系统来记录。项目组边干边学,很快就能熟练掌握了软件操作。

项目组8人,其中党员就有6人。在艰苦的山区环境下,党员们带头啃硬骨头,选最难最险的路线,背最沉重的样品,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真正体现了两在两同的行动精神。

苦中作乐,韧性十足

“连云港清洁能源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地质调查”项目为我院继江苏1:5万丁三圩等九幅区调后承担的又一项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拟对绿色能源选址区近区域和附近范围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调查地质构造特征。

基岩出露区荆棘丛生,山体较为陡峭,采石场附近更是隐患重重。在充分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项目组上下求索、披荆斩棘,按照设计路线调查。山区剖面岩石节理裂隙密集处不仅陡,还长满青苔,极为湿滑,测量时经常碰伤摔伤甚至跌入水坑。然而大家始终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积极战胜了重重困难。小伙子们,正如脚下的变质岩一样虽经历过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依然韧性十足。

长期坚守,受益匪浅

“盐城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 “地质立院、地质立局”的公益性重点项目,项目组自去年成立以来一直奋战在野外一线,经历酷暑严寒,长期的坚守使项目组成员完成了蜕变。几名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员如庄磊、何熙等虚心学习,认真编录,很快掌握第四系地质路线调查及第四系岩心编录的技术方法,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有经验的技术员如王泽宇、贾志杰在反复锤炼的过程中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盐城承担生产任务的同时,项目组还经常抽调人员支援应急中心值班与巡查。5月以来,在台风暴雨来临之际,项目组熬夜值班,冒雨巡查,协助盐城地灾中心开展了4轮24小时应急值班。在党员先锋带头之下,无私的奉献青春。

党史教育,党旗飘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风雨如晦,地调分院各个项目组时刻紧抓党员的党史的学习教育,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之钙。在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组建了多个地质调查先锋队,参观了当地革命纪念馆,向英烈们学习不畏艰难、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的精神,努力践行“两在两同”、争做地矿先锋!支部以党建学习为引领,使党建工作促进项目生产的推进,形成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坚定了政治立场、锤炼了党性、增加了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战略矿产资源找矿和基础公益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分院 张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