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在南京白垩山下有这么一支地质队伍,爱岗又敬业,乐观且积极。正如《勘探队员之歌》所歌颂的,他们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汗水洒遍世界的东西大洋,为江苏地矿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就是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
一、吴韵汉风,各擅所长
十三五期间,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开展了数十个省内的固体矿产勘探和地热资源勘探项目,足迹遍布江苏省的各个角落。
2017年度,在我院承担的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东海县双湖晶质石墨矿预查物探工作中,项目组在省内首次采用地面激电方法和综合测井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石墨矿勘查。在激电测深工作中,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项目组首次采用V8系统发射机和DJS-8接收机进行匹配,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激电成果。本次预查工作圈定了晶质石墨矿体4条,估算333+334晶质石墨矿物量20.91万吨,达中型规模;并且总结了区内石墨成矿要素,圈定了3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双湖石墨项目报告为我省首个提交的石墨矿勘查报告,该项目的实施及其取得的成果为推动我院乃至我省取得石墨矿找矿突破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起到“点上结果、面上开花”的效果。
图1 双湖石墨物探项目组利用V8发射机进行激电测深工作,将地面物探成果结合井中资料
为响应局新一轮金刚石找矿工作部署,配合地质五队成立了徐州地区金刚石原生矿普查物探项目组,继2015年完成徐州市塔山地区金刚石原生矿地质普查高精度磁测工作之后,又分别于2016、2019年度先后开展了徐州市吴桥-石匣地区金刚石原生矿普查高精度磁测、徐州市柳泉-江庄地区金刚石原生矿调查物探专项工作等金刚石找矿项目。吴桥-石匣地区金刚石原生矿普查工区矿山、矿坑密布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十分困难,项目组大胆利用皮划艇,进行水上磁法数据采集,保证了异常完整性,并在省内首次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对疑似金伯利岩筒异常进行评价,推断了2个金伯利岩管和2个煌斑岩脉,其中白露山验证钻孔所见岩体与金伯利岩岩性相近,并选获原生大颗粒金刚石3颗,为苏北金刚石找矿突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2 吴桥-石匣工区物探项目组成员进行水上磁法数据采集
2017年和2018年度,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共同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江苏省沭阳—泗洪地区磷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项目,项目组在开展洋河镇幅及金镇幅1:5万面积性重力测量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重要重力异常进行重、磁、电综合剖面评价,并结合前人资料,获得了海州式磷矿具有高重力、弱磁、高阻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重要认识。项目组还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处理成果(包括:扩边处理、计算方向导数、延拓法、密度界面反演及视密度反演法、2.5D反演计算和推断解释等),为准确的地质解释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项目成果为泗洪地区的找磷工作提供了一份优质的地球物理基础资料,坚定了连云港-泗洪磷成矿带划分的认识和进一步在该带找磷工作的信心。
图3 磷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项目测量人员涉水进行测点放样
图4 磷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项目重力组于水稻田里进行重力数据采集
2017年,江苏省滨海县月亮湾温泉度假酒店地热井选址勘查项目中,项目组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微动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地热井的选址勘探。地热井深2919米,出水量每天2000余吨,井口水温51℃。该地热井同时还是江苏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第一口深井,为研究该地区的深部地层层序和岩性结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修正了前人对该地区地层层序认识,也为滨海乃至整个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5 滨海县月亮湾地热勘查项目组进行微动仪器一致性测试
图6 滨海县月亮湾温泉度假酒店地热井喜出热水
近五年来,在“吴韵汉风”的江苏大地上,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各擅所长”,利用各种物探方法共完成金属矿勘查项目18个,非金属矿勘查项目23个,地热资源勘查项目45个。其中苏北地区的双湖石墨项目报告为我省首个提交的石墨矿勘查报告,为推动我省取得石墨矿找矿突破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江苏其他地区的锶矿、铜金矿等金属矿物探勘查工作以及遍布全省的地热资源勘查物探工作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和他们一直以来,围绕“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这一总体目标的努力进取是分不开的。
二、无限风光在险峰
十三五期间,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开展的省外找矿项目亦成果颇丰,分布在安徽、江西、新疆、黑龙江等省份,与江苏地区平原为主的地貌特征不同的是,这些省外项目的工区多在地形起伏很大的丘陵和山区。
在婺源地区2018年度综合电法剖面测量中,受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委托,项目组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复电阻率法综合物探方法,当时时值盛夏,婺源地区山高林密,项目组成员将汗水挥洒在群山之中,坚韧不拔,圆满完成任务。结合已有地质、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和常规电法资料,划分了区内地层、构造和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推断了两条控矿断裂,圈定了成矿有利部位,为工区后续深部地质找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7 婺源项目组于盛夏利用V8电法仪进行复电阻率数据采集
2019年,受地质一队委托,项目组于江西省兴国县白石矿区开展了金(银)矿普查激电测量中梯工作,工区属于赣中南山区,地形起伏很大,平均高差超过400米,山体自然坡角在30°以上,地表植被茂密、平均视距不足20米。项目组因地制宜,科学研究应对策略,圆满完成任务。该项目见矿情况良好,见到十数条金矿矿脉,Au最高品位达20g/t以上。
图8 兴国县白石矿区激电测量项目组于陡崖、密林中进行测量放点工作
2019年6月,项目组来到了新疆吐鲁番地区,利用重力方法寻找控矿构造。盛夏的“火焰山”地面最高温度达45℃,山上除了基岩就是碎石,没有植被,坡角大于20°。工区托克逊县阿拉沟是方圆几十公里无人烟的戈壁滩,手机没有信号,午饭只有干巴巴的烤馕。项目组成员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发挥出地质人员“三光荣”精神,一站一站架测量基站、对重力基点,圆满完成甲方的任务,为后续矿产勘查提供了优良的物探成果。
图9 托克逊县阿拉沟重力测量项目组架测量基点、吃午餐
十三五期间,除上述项目外,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还完成了诸如安徽省霍山县东溪-南关岭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激电测量工作、黑龙江嫩北农场幅1:5万重力测量等施工难度较大的省外项目。他们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双脚踏遍富饶的大地,用双手开拓崭新的未来,把青春托付旷野,把理想寄托群山,用忠诚交出答卷。
三、行走在希望的东非大地上
东非,风景雄奇壮阔,人民豪放热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神秘而蛮荒。尽管当地高温高湿、物资困乏、交通不便、蚊虫叮咬、疟疾横行,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依然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将艰苦奋斗镌刻在了非洲大地上。
2017年莫桑比克共和国楠普拉省5677L金矿普查项目,时值党的“十九大”期间,面对任务紧张和生活卫生条件极差等不利条件,项目组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大家目标坚定,思想团结统一,把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克服众多不利因素和意想不到的困难,项目组全面完成了磁法扫面、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年度物探工作,在矿区内发现了含金品位较高的斜长角闪岩,圈定了极具找矿前景的找矿靶区多处。
在2017年金矿普查项目基础上,2019年度,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又开展了莫桑比克两个矿权区的金矿普查物探项目。工作区草盛林密、荆棘丛生、蛇虫横行,再加上38℃的高温,使得野外作业环境更加恶劣;雨季提前来临,为了保证野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家经常在雨中坚持工作。项目组成员紧咬牙关,忍受着疟疾的肆虐,历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及磁法剖面等各项工作。
图10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金矿普查项目成员在荆棘丛中和雨季密林中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图11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金矿普查项目组临时党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
近五年来,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在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地共开展了近十个东非找矿项目的物探工作。这些海外项目是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贯彻“走出去”战略的实践,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他们将继续为祖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知其所来,方能坚守志向。回首过去的成绩和不足,才能在后来更好地进步。十三五期间,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海外,共完成了近一百个矿产和地热资源勘查物探项目,所涉及到的物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激电法、电磁法、地震波法、放射性法以及综合测井等,为包括金(银)矿、铜锌矿、磷矿、金刚石、石墨矿、石榴子石矿、地热资源等领域的勘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识其所在,更能砥砺图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身处新时代,既意味着幸运和幸福,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时间不会等人,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必将走在时间前面,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怀揣着“蔚为国用”的梦想,笃定“献身地质事业”的决心,投身到新时代,投身到江苏地矿事业。
明其将往,才能奋进不止。放眼新时代,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全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导下,十四五期间,综合物探找矿项目组将在院党委的带领下,围绕局“回归强化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服务职能、统筹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深刻理解新时代地质工作,坚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发展属性。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方向,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为江苏地矿事业在新发展阶段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合物探分院 李兆祥 张作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