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航空对地探测与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年度学术会议暨省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交流会在我院召开

【字体: 【打印】


5月17日,由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江苏省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省航空对地探测与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江苏省航空对地探测与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年度学术会议暨省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交流会”在我院百水桥123号基地召开。会议以“地球物理科技进步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前校长陈骏,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顾元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郭建等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近百人参加,共谋地球物理技术革新与产业应用新路径。

1.jpg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夏同法表示,本次会议恰逢地勘院组建一周年。新组建的地勘院将立足公益性职能,深化“空天地海”全空间勘查技术体系,依托江苏省航空对地探测与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与各与会单位在锚定核心技术攻坚、拓宽跨界融合场景和夯实人才创新根基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谱写地球物理赋能产业升级、守护绿水青山的新篇章。

2.jpg

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顾元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副理事长、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秦绪英秘书长也分别为会议致辞。

会议设置8场特邀学术报告。南京大学陈骏院士强调关键性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极端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外籍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岳建华分享了煤矿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实践成果;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薛国强教授代表底青云院士团队系统解析电磁探测装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此外,吉林大学教授嵇艳鞠、我院正高级工程师王军成分别就超导量子电磁探测技术、地球物理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作专题报告;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戴城研究员、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宋志翔高级工程师,聚焦DeepSeek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与5G智能节点地震采集系统研发,展示了前沿技术助力产业发展的潜力。地球物理设备制造企业代表则围绕ANT节点仪器、扩频激电装备等国产设备,分享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

在江苏省航空对地探测与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2025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上,工程中心副主任徐明钻详细汇报了工程中心建设进展、阶段性成果及未来规划,与会专家围绕中心建设成效、技术创新及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工程中心主任陈骏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工程中心两年来的建设成果,并强调下一阶段要聚焦成果凝练,全力做好迎接省发改委验收准备工作。他指出,工程中心未来要以智能感知为核心,深化技术攻关,推动航空对地探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聚焦地球物理科技进步与装备制造创新,深入探讨地球物理的前沿科技及其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实践,为江苏地质人把握“四个着力点”,勇挑大梁提供了创新思路。

12.jpg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张晔 蔡璐)